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聪明的万历和骂皇帝的大臣
作者:碧血汗青   3831字节   点击:21845   回复:1737   所属分类:汗青录
创建时间:2007-03-14 02:14:58   最后修改时间:2007-03-14 02:14:58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兵科给事中田大益在奏章中指责万历“驱率狼虎,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川竭”,基本等于在直说皇上您就是个禽兽大头目,率领手下一群小禽兽到处荼毒百姓祸害天下。据说万历见了之后大怒,但依然将此份奏章留中不发,既不处罚也不辩论,就是不搭理。
骂到这种程度皇上依然还是不见声响,这也确实让大臣们都无可奈何了。
那位田大益见皇上不理自己,于是在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又上了一道奏章,这次他骂得更凶了,这份骂皇帝的奏章,倒真是很值得装裱一番,挂上墙供后人观摩,其文曰:

陛下专志财利,自私藏外,绝不措意。中外群工,因而泄泄。君臣上下,曾无一念及民。……臣观十余年来,乱政亟行,不可枚举,……陛下中岁以来,所以掩聪明之质,而甘蹈贪愚暴乱之行者,止为家计耳。不知家之盈者国必丧。如夏桀陨于瑶台,商纣焚于宝玉,幽、厉启戎于荣夷,桓、灵绝统于私鬻,德宗召难于琼林,道君兆祸于花石。覆辙相仍,昭然可鉴。陛下迩来乱政,不减六代之季。

田大益先前骂万历率禽兽飞而食人,剥肤吸髓,后来干脆说他君臣上下无一念及民,甘心堕落大兴贪愚暴乱之行,其乱政的能耐即使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夏桀、商纣、东汉桓、灵等六个朝代的那几位亡国暴君、昏君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种对皇帝肆无忌惮的骂法,通常只有在敌对双方的言词交锋中见到。譬如讨伐檄文,又或者是一位忠臣义士对敌方君主的破口大骂,可身为一个在朝大臣对本朝皇帝做如此骂,而且骂了之后还没什么后果的,并且还不是一个两个的个案,还是大规模的普遍现象,我想这在中国历史上可算绝无仅有的了。
果然,这位对皇帝破口大骂的田大益,不但没有因此获罪,后来甚至还因做官的资历长,论资排辈地升任了太常少卿,最后安然卒于任上。当然,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不是出自万历之手,而应该归功于明内阁的“票拟”制度。
田大益大骂皇上而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甚至丢脑袋的原因,据《明史》说是因“帝倦勤,上章者虽千万言,大率屏置勿阅故也。”(9)对此种说法,余以为颇可存疑。
盖因此前田大益说万历“驱率狼虎,飞而食人”的那份奏章,《明史》中可是明明白白白说万历见到了的,并且还因此大怒,可他怒归怒,却也没什么动作,这份奏章只被留中不发而已。至于田大益的后一道奏章,倒有可能万历没有见到,因为万历的态度于史无载,不好乱说。即使是这样,这位田大益的免祸,也就似乎不能说全因万历不看奏章之故了。
认真说起来,万历皇帝真是个好脾气皇帝,在他手里,很少有大臣因为骂他被处罚的,除了一开始的那几位外,到中后期基本没人因这个被处罚,这点,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一下。不过他这种好脾气,其副作用相当地出人意料,因为这使得相当部分官员,把骂皇帝视为博取社会和政治名望的捷径,这大约也是他始料不及的。甚至到了后来,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张萱在《西园闻见录》中记载当时礼部尚书于慎行的话,对此种骂皇帝现象的评论就非常一针见血:

近世士大夫以气节相高,不恤生死,往往视廷杖戍谴为登仙之路。一遭斥谪,意气扬扬,目上趾高,傲视一世,正所谓意气有加也。

确实,当时的士大夫以骂皇帝为荣,一旦被处罚就可以博得盛名,以至于飞横跋扈,对皇帝的辱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病态的心理和病态政治,也为中国历史上所仅见。
但是,不管怎么说,万历是名臣张居正一手调教出来出来的高足,他并不愚蠢,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尤其清醒。《汤显祖诗文集》的《论辅臣科臣疏》中,就有记载万历指责大臣时说道:

汝等于常时每每归过于上,市恩取誉。辄屡借风闻之语,讪上要直,鬻货欺君,嗜利不轨,汝等何独无言,好生可恶,且汝等不闻“宫中府中事皆一体”之语乎?何每每搜扬君过,沽名速迁为?

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其实万历对官员们这种沽名钓誉把戏心里明白得很,而当时的礼部尚书于慎行,也一样清楚万历为什么要将相当部分奏折留中不发,在他《谷山笔麈》的《臣品》一卷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

今上在御日久,习知人情,每见台谏条陈,即曰:“此套子也。”即有直言激切,指斥乘舆,有时全不动怒,曰:“此不过欲沽名尔,若重处之,适以成其名。”卷而封之。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田大益为什么把万历骂了个狗血喷头却平安无事了。
他便是万历心目中“欲沽名尔,若重处之,适以成其名”的那一类,所以,你老兄的骂帖,我给你来个“卷而封之”,不让你得逞,左右你骂我也不能让我少几两肉,由得你去。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虽然万历以其好脾气好涵养不回应臣子们的骂架,可却无法让他臣子们不继续骂他,而这些官杀又是杀不得的,所以我想换了是我,哪怕火冒三丈,最后大约也只能和万历一样无可奈何,来个“卷而封之”。
附件:
评论:
来自: 碧血汗青   字节:34  ID:2064  发贴时间:2007-03-14 02:15:45  原贴 
原来写稿子中一节做了些修改,存之。  
来自: hulidaner   字节:ID:2067  发贴时间:2007-03-14 10:10:42  原贴 
差距啊...  
来自: 220.231.1.*   字节:154  ID:2068  发贴时间:2007-03-14 10:48:40  原贴 
这几天看央视十台讲史记汉武帝,以及汉代的政治制度,发现外戚的确是皇帝比较能靠的住的势力.万历无作为,显示了那个政治制度的最大的缺陷,它对皇帝这个人的要求太多了.  
来自: 219.237.201.*   字节:198  ID:2071  发贴时间:2007-03-14 16:14:25  原贴 
"确实,当时的士大夫以骂皇帝为荣,一旦被处罚就可以博得盛名,以至于飞横跋扈,对皇帝的辱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病态的心理和病态政治,也为中国历史上所仅见。"

这段话象是给贾宝玉的话标明出处,呵呵。  
来自: 小来   字节:48  ID:2078  发贴时间:2007-03-14 19:34:09  原贴 
汗青同学,偶想请你喝茶。偶有问题向你请教。好不?  
来自: 碧血汗青   字节:89  ID:2395  发贴时间:2007-03-22 18:52:10  原贴 
啊呀,小来同学恕罪,俺几天才来一次,木有看见,有啥事可以电话俺。。。。。

PS:茶要喝:P  
来自: 小来   字节:150  ID:2397  发贴时间:2007-03-22 19:13:52  原贴 
嘿嘿嘿。没事没事。

茶、咖啡、饭随你。你什么时候有空呢?我想问问你一些文化公司和出版社的合作流程问题。

稿子我还没递,上周特别忙地跑来跑去。告罪。  
来自: 60.32.142.*   字节:306  ID:2821  发贴时间:2007-04-01 15:44:11  原贴 
前不久在某处看到杜别车的一篇文章,倒是把万历好好的赞扬了一番,对怠政之事,说为这种谩骂博名的折子,万历大抵是留中的,大臣们说他怠政,这个原因大概也是一个。整篇文章看来,我倒是对万历的印象改观了不少,但文中所列史实,我也颇有可疑之处,怀疑作者春秋笔法了。汗青你看过杜别车的万历的文章么?

--伪历史爱好者小猪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