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n - 记录个人历史 Ver 3.0.0
http://www.bloggern.com
首页  留言本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央企如此,地方国企何堪?
作者:一虫   2682字节   点击:45315   回复:2100   所属分类:
创建时间:2010-04-28 11:06:19   最后修改时间:2010-04-28 11:06:19  
删改后发表在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有国资委官员表示,将加大对央企非主业投资的监管力度,遏制企业投资冲动和盲目投资的倾向。此前,国资委已要求大多数央企退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我们很高兴看到上述政策变成行动、获得成果,但也有些遗憾:地方国有企业怎么缺位、失声了?近年来,央企屡见报端,引发争议不少。而地方国企的情况很不透明,类似于央企的规范性监管也鲜见报道。

其实,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很庞大,不逊于央企。其中,仅仅省级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就超过10万亿元,若算上市级、县级国企,总资产可能达到20多万亿元。与央企相比,地方国企涉足盈利性垄断行业(电力、电信、石油等)要少一些,但同样面临着盲目投资、盲目做大、过分多元化、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等问题。由于地方国企数量很多、信息较不透明,这些问题可能比央企还要严重得多。况且,我们没有听说地方国企像央企一样被明确限定各自的主营业务范围,也没有看到省市级国资委要求它们退出非主业投资,甚至有不少地方政府本身就是地方国企盲目投资、盲目做大的背后推手。

在理论界看来,赞成保留国有企业的理由主要有四:首先,一些自然垄断行业、外部性溢出的公用事业行业、军工行业必须由国有资本来掌控,如电网、地铁等;其次,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需要由国有资本来主导,如石油、电力、稀有矿藏等;第三,一些新兴产业,如高科技、新能源等,可以由国有资本来引导;最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对国有企业进行精确地“指导”,可以补充市场调控手段的不足。这个理论对错姑且不论,纵使它是对的,很多地方国有企业也都沾不上边,无法从中找寻到存在的理由。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地方政府从事土地整理、储备还可以理解,地方国企从事房地产开发,甚至是保障性住房的开发,都没有什么必要性。——土地可以招拍挂,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设计、建筑、监理等也都可以在市场上招拍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按理说,地方政府及地方国资委得在出资人(股东)的框架内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在现实当中,地方上可能对企业的行为管得过多,手伸得过长。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地方国企被严管下,应该会减少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实则不然,恰恰是地方政府经常在要求、命令地方国企四处投资、迅速扩张。有些地方国有企业已经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一份子,投资活动超过其自身的承受能力,项目投资来源大多依靠贷款,甚至是一些短期债券,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债务风险不断加大,但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现象严重。

眼下,国资委正筹备出台《中央企业战略指引》和《投资风险管理指引》。建议把这些指引以及央企主业限定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各级国有企业。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国有企业应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地、稳妥地退出。这里的国企显然也包括地方国企。把这句话传达给各级政府及地方国资委也很有必要。否则,国进民退的故事还有可能继续上演。从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的高度,我们也有必要高度重视地方国有企业的问题。地方国企监管得好、经营得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就不会有大的困难,毕竟有一大笔企业资产为后盾;反之,地方政府还可能承担上一些隐形债务,比如,地方国企的职工安置成本、地方金融企业的贷款坏帐等。(完)
附件:
评论:

本文允许匿名评论

发表评论:(最长不得超过128KB)
验证码:


您不能对本文发表评论。